中国人形机器人"订单狂欢"?行业经不起猛火快炒

作者
2025-09-19
5次阅读
机器人
文章详情

近期,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“订单狂欢”,星尘智能、优必选等公司接连获得千台级或亿元级大单,2025年上半年公开披露的合同金额已近3.3亿元,其中优必选、宇树科技、智元机器人占据了市场六成份额。然而,文章指出,这场看似繁荣的“爆单潮”背后潜藏着深层隐忧,行业远未成熟。主要观点如下:1. 资源是种子,而非柴火: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(如数据合成、驱动方式)远未统一。资本不应过度投入单一技术路线,而应分散资源支持多种方案并行探索,避免过早“烧干”资金。2. 订单是试纸,而非勋章:尽管订单金额屡创新高,但多数合同采用分阶段小批量交付模式,反映出采购方和机器人企业的谨慎。这些订单的核心价值在于作为真实场景的“试纸”,用于验证技术、发现短板,而非单纯追求规模。文章提及星尘智能、优必选、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等公司的具体订单情况。3. 量产是系统战,而非单机:机器人真正落地需要“足够的智能”和“长期的可靠”。这不仅是软件适配问题,更考验硬件在实际场景(如物流、造船厂)中的耐久性。量产涉及供应链、生产工艺、质量控制和运维等一系列系统性难题。4. 资本是配速员,而非加速器:以达闼科技、松延动力等公司遭遇的困境为例,文章警示资本的“快进快出”与机器人行业的慢周期存在错配。缺乏自主造血能力的企业在资本退潮后极易陷入困境。文章总结,行业应避免“烈火烹油”式的狂欢,转而采取“文火慢炖”的耐心,让技术在真实场景中迭代,将发展重点从订单数字转向解决实际问题,才能实现从“虚火”到“实热”的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