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进入千家万户
作者
2025-09-19
6次阅读
机器人

根据行业动态,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时间线日益清晰。一、商业化与成本* 量产元年: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,特斯拉Optimus等企业计划启动小批量试产,国内厂商如上海智元、开普勒已具备初步量产能力。* 成本下降:核心部件国产化使成本大幅降低,如伺服电机成本下降65%。规模化生产后,单台售价有望从百万元级降至20万元以内,接近家用汽车价位。二、技术成熟度与应用场景* 能力突破:国产机器人“天工”已能实现复杂地形奔跑。大模型技术(如OpenAI与Figure AI合作的Figure 01)正赋能机器人对话、决策及执行家务的能力。* 优先场景:当前,养老陪护需求最为迫切,其次是工业物流、景区导览等企业级应用。家庭服务能力目前仅限于整理、递送等基础任务。三、市场普及预测* 2027-2030年:成本降至10万-20万元,开始进入早期家庭应用阶段。* 2030年: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美元。* 2035年:高盛预测全球市场将达1540亿美元。* 普及三阶段: 1. 2025-2027年:量产启动,价格下探至20万元级,主攻企业及高端家庭。 2. 2027-2030年:成本降至10万-15万元,中产家庭开始普及,养老成刚需。 3. 2030年后:技术全面成熟,价格低于10万元,成为普通家庭标配。四、现存挑战* 功能瓶颈:独立完成所有家务的技术尚未成熟。* 社会接受度:用户对安全性和自主行为的顾虑需要时间化解。* 供应链整合: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仍在推进中。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与政策支持将加速这一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