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人变了,机器人企业也应该跟上节奏了

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“机器代人”到“人机协作”,再到“人机共创”的深刻变革,机器人的角色也从“工具”转变为“伙伴”。在具身智能浪潮下,市场更青睐能理解场景需求、与人类共创价值的产品。在此背景下,机器人企业节卡(JAKA)正进行品牌升级,从专注细分赛道的“技术派”拓展至通用领域,致力于“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高价值伙伴”。01. 从细分赛道到通用生态随着行业迭代,节卡不再局限于工业场景。2024年,公司相继推出人形双臂机器人JAKA K1和高力感知的JAKA S系列,迅速应用于柔性装配、高校科研等场景。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,节卡在2024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21.9%,位列第一。这标志着其角色从“适配客户需求”转变为“为客户创造新需求”。02. 技术、人才与文化的协同发力节卡的升级背后是多维能力的支撑:* 技术硬实力:持续提升机器人的“感知、决策、作业能力”。其JAKA具身家族(双臂JAKA K1、轮式人形JAKA Kargo、具身平台JAKA Lumi、腿足人形JAKA K1L)将工业级技术迁移至生活、科研等多元场景,强调实用性。* 人才软实力:研发人员占比超30%,研发投入高,汇聚全球专家,并以激励机制绑定个人与企业发展。* 管理与文化:建立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,并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。公司秉持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理念,与丰田(TOYOTA)的合作是典范,数千套节卡机器人已部署于丰田全球生产线。贯穿其中的“工程师精神”——专业求真、持续创新、责任担当,是其发展的灵魂。***03. 机器人品牌的“轻盈”与“厚重”*未来机器人企业需兼具“轻盈”与“厚重”: “轻盈”:指产品的通用智能属性,具备跨场景、多任务的适配性、迁移性和自主性。 “厚重”:指对行业的影响力,推动技术落地与场景普及。节卡通过技术积累,将协作机器人的核心能力迁移至消费、服务等领域,打通了从专用到通用的技术链路。文章总结,节卡的进化逻辑始终是“先懂用户,再谈未来”,其目标是让人们更敢于想象“人与机器共处”的日常。
科技洞见